发展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院动态 >> 发展动态 >> 正文

融入粤港澳,引领闽西南 ——深圳研究院未来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9-09-12 09:55      浏览次数:

2019年9月11日下午,融入粤港澳,引领闽西南——厦大深圳研究院未来发展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颂恩楼215室顺利召开。会议由厦门大学科技处处长、深圳研究院院长谭忠教授主持,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郑庆喜、办公室主任叶卫华,各学院分管副院长、各重大平台负责人及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田中群院士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谭忠院长从深圳研究院基本情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博士后政策、深圳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情况、深圳市各区产业规划定位情况、坪山区政策与合作建议共六个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他希望借助此次研讨会群策群力、凝练团队、提炼方向,与校内各对接学院、合作学科探讨如何与深圳各区及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领域展开进一步深化合作。

各学院、平台及团队负责人借此议题,就各自研究的领域与深圳及粤港澳地区需求的结合点作了探讨。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向阳教授介绍了“智能可穿戴与远程智慧健康大平台”,通过传感器实现信号接收和数据采集,借助通信技术和云平台,实现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智能控制与智慧运动的监测。

该项目组日前与深圳研究院已在进行合作,但如果学校支持在深圳设个基地,以平台的方式整合各种力量,大数据、AI特别是通讯、5G、人工智能,将对此平台的跨越式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刘向阳教授图片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峰教授简要介绍了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在新能源汽车、5G上的应用,并且强调:第三代半导体是中美贸易战中的核心,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白色家电、新能源汽车、国家电网以及轨道交通、光伏产业等。

天文学系武剑锋教授介绍了空间天文卫星和空间微纳技术两个正在开展中的项目。

武剑锋教授图片

化学化工学院任斌教授表示,广东省新出台的重点领域研发计划NQI对接重点企业的前沿核心技术,涉及交通、能源、海洋等上下游,对接产业质量等基础性共性技术基础,厦大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任斌教授建议,未来在深圳的发展应更好地整合校友资源,明确竞争优势和各院系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做整合,以厦大作为主导把人工智能研发建在深圳。

能源学院郑志峰教授结合大湾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需求, 介绍了学院已有的基础和优势、主要的研究方向及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情况。此外还有绿色生物基产品技术、核电推移、核废料处理、氨能与氢能的技术、绿色碳基材料、油气碳模等,都希望利用深圳的优势,进行整合、提升和推广。

郑志峰教授图片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张保平教授介绍了学院的国家级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该平台包括集成电路特色工艺与先进封测、第三代半导体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三大块。

张保平教授图片

经济学院陈海强教授介绍了与深圳已有的一些合作,包括与南方电网在电力需求预测项目的合作,利用计量建模为深圳的企业提供发行债券和金融信用评级等。

计量经济与统计、数学科学、人工智能领域息息相关,金融科技更需要产业做支撑,建议文、理结合,在深圳部署建设一个文理交叉的跨学科综合平台。同时研究可以和教学作结合,学院的量化金融研究生项目非常受市场欢迎,也可以考虑在深圳招生。

                     陈海强教授图片     

海洋地球学院的代表表示,学院目前梳理可以在深圳开展的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大科学,如全球环境变化、核电安全,海洋碳汇平台等;二是在海洋经济,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贝壳类)养殖。三是重点实验室,如海洋信息装备、海洋监测技术等,可融合建设成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

另外希望学校允许将学校好的技术跟深圳的实体企业结合,深圳的机会非常多,需要学校有配套的政策鼓励老师去争取,敝帚自珍只能固步自封。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粤港澳的建设充满机遇,更是闽西南借此东风提升发展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强化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这一触角,搭建实体平台,落地科研团队,对接产业联合,加入其中,融入其中!让厦门大学引领闽西南,融入粤港澳,成为祖国经济建设的发动机的一部分,实现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田中群院士说,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大趋势,面对国家改革的变化形势,厦门大学一定要开放,没有开放是不可能改革成功的,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的方向,没有改革的范式来学习。这是一个大战役、大布局,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放、团结一致,更要注重“实力”、“实干”、“实效”。

此次研讨会为深圳研究院与校内科交叉凝练,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团队和平台提供了思路,为下一步整合闽西南资源,融入粤港澳打下了良好基础,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我们也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厦大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