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院动态 >> 发展动态 >> 正文

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协助产教融合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04-06 10:20      浏览次数:

4月5日下午,主题为“聚焦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厦门大学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科学艺术中心隆重召开。厦门市主管部门领导,全国逾百家科技型企业代表,厦大有关领导、院士、科研骨干、师生代表等近600人齐聚厦大,共襄盛举。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厦门市科技局巡视员卢琳兵在论坛上致辞,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主持本届论坛,我院邀请的美国工程院院士孙勇奎、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华平,勤智资本董事长汤大杰作为本次论坛主要嘉宾参加此次活动。

张荣代表学校向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厦大深化产教融合的缘起与发展历程。他指出,一代厦大人在校主陈嘉庚的“教育救国”理想和“实业兴国”目标指引下,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培养高深人才相结合,深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师生共创,人技同输”,建立长期互信共赢运行机制,通过校企、校地深入合作,推动科技、产业、人才、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更有效率、更具优势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厦大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此次论坛由主旨演讲、嘉宾访谈及校企合作项目签约三个议程组成,在主旨演讲环节,我院邀请的美国工程院院士孙勇奎做了题为《新药究竟从哪里来—产学互动生态环境的作用》的演讲;养生堂董事长、“农夫山泉之父”钟睒做了题为《校企合作,共同成长——对产学研合作的一些思考》的演讲;漳州片仔药业董事长、“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刘建顺做了题为《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的演讲;泽龙集团总裁曾志龙做了题为《深化产教融合,培育科技创新内生文化》的演讲。四位主讲嘉宾分别从各自领域就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

在主题为“‘链’到底”的现场访谈环节,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华平,航空工业637所所长张明习,勤智资本董事长汤大杰,中关村大河资本合伙人陈剑峰等七位行业大畅所欲言,分享了他们对产教融合的观点与看法。他们或从国家战略、产业升级出发,对推动科技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分享看法,或从企业角度出发,对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以及如何促进高校成果转化提出宝贵意见,或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如何营造良好的产学研政策环境、强化金融支持、推动产教融合建言献策。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华平表示,在产教融合的过程里,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链,从人才链到创新链一链到底,参与的主体多元化,各方主动参与、协同、融合,从政府角度考虑就是要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各方都能够在这里面扮演角色,获取收益,形成一个长久的发展。

坪山区是2016年经国务院批复的深圳一个新的行政区,具有深圳最宝贵的发展空间,深圳市政府刚刚对扩区方案进行了确定,未来深圳高新区要扩成一区两合多元的格局,两合就是现在的深圳高新园区和现在规划建设的坪山高新园区。坪山区期待和厦门大学开展深入的合作,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汤大杰博士以新药研发为例认为产教融合模式可参考VIC模式,即VC+IP+CRO,意为“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以及团队)+研发外包服务”(组织模式)的新药研发模式,主要将创新药领域的各种要素实现更加合理的分工合作,通过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加速产业化、资产化和证券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新药研发提速以实现多方共赢。同时,汤大杰博士举例了17家厦大生科院系校友创业的生物医药项目,建议学校委托市场化机构设立一只投资基金专门投资发展成熟的厦大老师与校友的项目,使校方能积极参与到项目创业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厦门大学举办此次论坛旨在推动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搭建产教融合交流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我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加速成果转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深圳研究院也将借助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推进厦门大学与深圳市产教融合工作再上新台阶:推进海丝创谷建设,提升创新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推动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加强校企对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