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研发 >> 科普天地

  • 【科普】“秦氏花山龙”刷新华南蜥脚类恐龙最早记录

    一项研究表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发现的“秦氏花山龙”为华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蜥脚类恐龙。秦氏花山龙复原图。新华社发这一研究由广西自然博物馆、宁明县文物管理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进行,相关成果发布在我国学术期刊《地质学报(英文版)》。研究团队成员、广西自然博物馆副馆长莫进尤介绍,秦氏花山龙的生活年代为侏罗纪早中期,比之前该地区发现的东兴京龙早约3000万年,...

    2025年09月04日

  • 【科普】入汛以来天气形势如何?未来将如何防范?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高温不断、暴雨如注、台风侵扰,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大家感觉天气变化明显“激烈”了不少。今年我国于3月15日进入汛期,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如何?未来需注意哪些高影响天气?各地应如何防范?降水分布点强面弱、前少后多在中国气象局7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30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2%,降水分布点强面弱、前少后多,局地强降水频发。...

    2025年07月25日

  • 【科普】“贪吃”的超大质量黑洞

    黑洞是怎么“长大”的?这是天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学》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处于“狂吃”阶段的超大质量黑洞——它在宇宙大爆炸后约15亿年起就能以极快速度吞噬物质。这个名为LID-568的黑洞吞噬物质的速度超过“爱丁顿极限”40倍。它的发现为理解早期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和快速成长提供了宝贵线索。同现有理论不符的新发现,往往蕴藏着科学发展的可能。黑洞研究已有100多年...

    2025年03月07日

  • 【科普】“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由来

    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与环境大会全面讨论了环境问题,特别是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提议由各国签署一项旨在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国际贸易公约(99.3号建议案:敦促缔结“管理稀有或濒危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物种或其皮张和狩猎纪念品的出口、过境和进口的国际性公约”)。1973年2月下旬至3月初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野生动植物大会(World Wildlife Conference)上,就有关事宜进行了深入磋商讨论,...

    2025年03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