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研发 >> 科技资讯 >> 正文

科技资讯 2023.02.06-02.24

发布时间:2023-02-24 16:56      浏览次数:

科技资讯

(2023.2.6-2.24)


目录

政策要闻    2        

1、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2        

2、《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发布。    3        

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3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4        

通知/公告    5        

1、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征集2023年度第一批深圳-以色列产业技术研发合作项目的通知。    5        

2、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关于2022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拟立项项目的公示。    5        

国家部委项目    6        

1、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6        

2、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合作交流项目指南。    6        

3、审计署关于发布2023至2024年度公开招标重点科研课题的通知。    8        

4、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通知。    8        

5、关于发布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9        

广东省市项目    11        

1、关于征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大项目选题的通知。    11        

2、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关于征集2023年度战略研究合作课题选题的通知。    12        

3、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关于征集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海上风电联合基金指南建议的通知。    12         


政策要闻


1、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为加快推进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促进时尚产业高端化、数字化、品牌化发展,深圳市工信局制定了《深圳市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推动现代时尚产业集群高端化、数字化、品牌化水平显著提升,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推动超过480家、覆盖50%以上经济规模的集群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现代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带动2000家以上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训数字时尚复合型人才3000人,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实现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品牌”转变。

二、转型思路

构建“深圳市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产业集聚区、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的“1+N”数字化创新体系。建设深圳市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依托成熟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在时尚产业推动应用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推进时尚产业设计过程、生产方式、商业运营、消费模式的全面变革。市区联动,充分发挥水贝黄金珠宝基地、大浪时尚小镇、光明时间谷、横岗眼镜城等产业集聚区的资源优势,鼓励建设集数字化服务平台、工业设计赋能中心、线上直播展销中心、产品体验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系列举措,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水平,推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共生共创共享的数字生态,促进全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

三、工作任务

(一)建设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

(二)树立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三)推动中小型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

(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五)构建数字化创新体系。

(六)分行业推动数字化转型。(七)加大时尚品牌宣传推广力度。

(八)培养数字时尚复合型人才。

四、工作步骤

(一)梳理任务清单。

优先选择数字化基础好、转型需求迫切、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现代时尚企业、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等,梳理数字化转型需求,制定转型任务清单。

(二)促进供需对接。

对照任务清单,组织、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技术服务商和专家智库,与现代时尚企业精准对接,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三)绘制转型路线图。

按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一企一策”、中小型现代时尚企业“一行一策”、产业链供应链“一链一策”的转型路径指导和推动企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等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明确转型目标及推进步骤。

(四)组织落地实施并推广应用。

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依托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重点打造一批现代时尚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总结典型经验及发展成效,逐步向全行业、全领域推广。

(发布时间:2023年2月8日   发文单位: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发布。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2月8日公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提出,支持合作区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创建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制定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特点: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扣《总体方案》设定的目标任务,聚焦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主题主线和琴澳一体化发展目标,着力推动澳人澳资澳企在合作区加快聚集发展,凸显合作区服务澳门的初心使命。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重点问题。针对合作区挂牌运行一年多来遇到的突出问题,重点明确合作区管理执行机构的职能定位,理顺与广东省、珠海市有关单位之间的权责关系,优化澳资企业在合作区发展的营商环境,完善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就业生活的制度保障。

三是立足广东省事权,最大限度放权赋能。落实《总体方案》关于“合作区上升为广东省管理”以及“加大赋权力度”的要求,按照“能放尽放、应放尽放”原则,建立放权赋能长效机制,最大限度赋予合作区改革发展自主权。

在支持合作区产业发展方面,围绕《总体方案》提出的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条例》还细化了支持促进四大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

《条例》提出,支持合作区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创建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支持合作区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合作区构建特色微电子产业链,建设集成电路先进测试技术和服务平台,布局芯片研发和制造项目,建设全球电子元器件集散中心;支持合作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生态,开展智能医疗、智能驾驶等领域应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赋能实体经济和城市发展,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支持合作区建设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特色的医药创新研发与转化平台;支持合作区发展休闲养生、康复医疗、健康管理、高端医疗服务等大健康产业。

此外,《条例》还提出,支持合作区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业态,支持在合作区创新发展财富管理、债券市场、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鼓励合作区营造与港澳、国际接轨的金融营商环境,探索构建适应合作区高水平开放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发布时间:2023年2月8日    发文单位: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2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坚决把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扭住碳排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实施产业绿色提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等“碳达峰十五大行动”。

一是产业绿色提质行动。提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等重点任务。

二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提出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大力发展新能源、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积极扩大省外清洁电力送粤规模、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等重点任务。

三是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提出全面提升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推动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等重点任务。

四是工业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提出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推动陶瓷行业碳达峰、推动造纸行业碳达峰等重点任务。

五是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提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转型、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加强绿色运营管理、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等重点任务。

六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提出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

七是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提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能效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用能方式转变、提高农业减排固碳能力等重点任务。

八是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提出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等重点任务。

九是科技赋能碳达峰行动。提出低碳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行动、低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行动、低碳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行动、低碳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等重点任务。

十是绿色要素交易市场建设行动。提出完善碳交易等市场机制、深化能源电力市场改革、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重点任务。

十一是绿色经贸合作行动。提出提高外贸行业绿色竞争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化粤港澳低碳领域合作交流等重点任务。

十二是生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提出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持续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湿地碳汇能力、大力发掘海洋碳汇潜力等重点任务。

十三是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领导干部培训等重点任务。

十四是各地区梯次有序达峰行动。提出科学合理确定碳达峰目标、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上下联动制定碳达峰方案等重点任务。

十五是多层次试点示范创建行动。提出开展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示范等重点任务。

(发布时间:2023年2月7日   发文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指出,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意见》要求,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

《意见》强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意见》要求,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意见》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

《意见》要求,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意见》强调,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意见》要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意见》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意见》要求,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要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2月13日  发文单位:新华网)


通知/公告


1、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征集2023年度第一批深圳-以色列产业技术研发合作项目的通知。

根据《深圳市与以色列产业研发合作协议》规定,为加强深圳与以色列技术创新和产业研发合作,支持两地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联合研发,我委与以色列创新局(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共同启动2023年度第一批深圳-以色列产业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征集工作。请深圳企业根据项目征集指南要求填写《双边合作项目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和双方签署的合作意向书、协议或合同等的扫描件电子版于2023年6月21日前发至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联系人邮箱。以色列企业请按照以色列创新局指南要求,通过在线系统(https://my.innovationisrael.org.il/s/login/?language=iw)填写和提交项目申请表等相关材料。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联系人:严先生,电话:88102523,邮箱:yanwd@sticmail.sz.gov.cn;

以色列创新局联系人:Odelia Toledano,电话:+972-3-7157986,邮箱:apac@innovationisrael.org.il

(发布时间:2023年2月1日  发文单位: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关于2022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拟立项项目的公示。

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经形式审查、通讯评审、会议评审(重点项目)等程序,2022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公共卫生与医药健康领域)拟资助项目228项(面上项目220项,重点项目8项);2022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企业联合基金(海上风电)拟资助项目90项(面上项目81项,重点项目9项)。公示期为2023年2月7日至13日。

我院拟资助项目3项共计90万元。

(发布时间:2023年2月7日  发文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国家部委项目


1、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发文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年2月1日

截止时间:2023年4月24日

摘要: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俄罗斯科学基金会(RSF)双边合作协议及后续达成的共识,2023年度双方将继续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以促进两国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一、项目说明

  (一)资助领域和申请代码

  1. 化学(申请代码1须选择B下属申请代码,建议选择到最后一级);

  2. 生命科学(申请代码1须选择C下属申请代码,建议选择到最后一级);

  3. 管理科学(申请代码1须选择G下属申请代码,建议选择到最后一级);

  4. 医学(申请代码1须选择H下属申请代码,建议选择到最后一级)。

  未按要求填写指定申请代码1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二)资助规模

  拟资助的项目数量为50项左右。

  (三)资助强度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0万元/项(直接费用),包括研究经费和国际合作交流经费等。RSF向俄方科学家提供相应资助经费。

  (四)资助期限

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二、项目申请接收

中方网络信息系统在线申报接收期为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4月24日16时。

注:请申请人严格遵照本项目指南的各项要求填报申请,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如有疑问,请致电项目联系人。

三、拟批结果公布

2023年12月将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通知资助结果。

四、项目联系人

(一)中方联系人

  申洁  电话:+86-10-62327017  邮箱: shenjie@nsfc.gov.cn

  网络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86-10-62317474

  (二)俄方联系人

  Sergey Konovalov  邮箱: konovalov@rscf.ru

其他详见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8490.htm


2、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合作交流项目指南。

发文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年2月1日

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

摘要: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的合作协议,双方每年共同选派中国青年学者赴意大利参加ICTP组织的相关学术活动,包括研讨会和培训班等。

一、项目说明

  (一) 资助领域和申请代码

  2023年度ICTP组织的学术活动清单见附件1,领域包括数学、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和统计物理学、定量生命科学、地球物理学等。请根据学术活动内容,选择数理科学部、生命科学部或地球科学部相应学科代码作为申请代码1。

  (二) 资助规模

  拟资助约50名青年学者。

  (三) 资助强度

  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中方青年学者赴意大利的国际旅费,资助强度不超过2万元/项;ICTP承担参会人员的当地住宿费、伙食费、城市间交通费等。

  (四) 资助期限

  学术活动的具体时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5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

二、申请人条件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管理办法》,申请本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人须是2023年12月31日(含)以后结题的3年期(含)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合作交流项目除外)的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

  在研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作为申请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并经在研项目负责人同意。

  (二)本项目仅资助申请人本人赴意大利参加相关学术活动,申请人的学术背景须与活动主题密切相关。

  (三)更多申请人条件的详细说明请见《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三、限项申请规定

  (一)本项目属于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不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正在承担的项目总数限为2项”规定的限制。

  (二)不受“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规定的限制。

  (三)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NSFC-ICTP合作交流项目,合计限1项。

(四)《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关于申请数量的其他限制。

四、项目申请接收

本项目在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的在线申报接收期为2023年2月1日至3月31日下午16时。

注:请申请人严格遵照本项目指南的各项要求填报申请,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如有疑问,请致电项目联系人。

五、批准结果通知

将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通知资助结果。

六、项目联系人

中方联系人:张一唯 电  话:010-6232 7368  邮  箱: zhangyw@nsfc.gov.cn

如遇技术问题,可联系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电话:+86-10-62317474。

ICTP联系人:Prof. Ralf Kaiser  邮  箱: rkaiser@ictp.it

其他详见: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8499.htm


3、审计署关于发布2023至2024年度公开招标重点科研课题的通知。

发文单位:国家审计署

发布时间:2023年2月3日

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

摘要:

2023至2024年度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已经审计署审定,现将3项课题予以发布。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治理与审计研究

主要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及其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治理的重点;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的表现、特征和影响;审计如何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治理中发挥作用等。

二、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及其审计研究

主要研究: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的现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的发挥及其影响因素;如何加强和改进政府投资基金的管理;审计如何促进政府投资基金有效发挥作用等。

三、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与审计研究

主要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的要求和关键;如何提升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的效果;审计如何在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中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下的审计等。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按照《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管理规定》,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可在上述选题方向下进行申报,但申请课题的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同年申请和参与申请课题数合计限1项;申请课题组成员构成上要注意做好高等院校与审计机关以及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申请者从中国审计学会网页(从审计署门户网站的“所属单位子站”进入)下载《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立项申请表》并填好,将申请表纸质件(一式10份)于2023年3月31日前邮寄至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同时将申请表电子件发送至中国审计学会电子邮箱(zgsjxh8219@126.com)。

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号,邮政编码:100086。

联系人及电话:王彪华  010—82199816 王    010—82199879


4、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征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的通知。

发文单位:中国科协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3年130

截止时间:2023年420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前瞻研判,引领原创性科研攻关,打造学术创新高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面向国内外科技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征集全球共同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自通知印发之日起,至2023年4月20日止。

二、征集内容和领域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征集对未来科技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聚焦原创性、引领性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特别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征集范围原则上覆盖所有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重点征集数理化基础科学、生命健康(含医学)、地球科学(含深地深海)、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农业科技(含食品)、空天科技等10个科技领域。

三、征集方式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以下简称推荐单位)组织征集推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的50个学会原则上必须推荐。推荐单位可单独或者联合推荐,鼓励联合相应国外科技组织和国际专家共同推荐。高校、科研机构等需联系有推荐资格的单位提交问题难题。每个推荐单位可推荐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各3-5个。

联 系 人:马睿乾        联系电话:010-62131371,62106811

电子邮箱:chinakx@stimes.cn

其他详见:https://www.cast.org.cn/art/2023/1/29/art_457_206500.html


5、关于发布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发文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年2月13日

截止时间:2023年3月20日

摘要:

本重大研究计划面向芯片自主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芯片的基础问题为核心,旨在发展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和计算架构,突破芯片算力瓶颈,促进我国芯片研究水平的提升,支撑我国在芯片领域的科技创新。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面向未来芯片算力问题,聚焦芯片领域发展前沿,拟通过信息、数理、材料、工程、生命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超低能耗信息处理新机理、载流子近似弹道输运新机理、具有高迁移率与高态密度的新材料、高密度集成新方法以及非冯计算新架构等方面取得突破,研制出1fJ以下开关能耗的超低功耗器件和超越硅基CMOS载流子输运速度极限的高性能器件,实现算力提升2个数量级以上的非冯架构芯片,发展变革型基础器件、集成方法和计算架构,培养一支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队伍,提升我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地位。

二、核心科学问题

针对后摩尔时代芯片技术的算力瓶颈,围绕以下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展开研究:

(一)CMOS器件能耗边界及突破机理。

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关键问题:探寻CMOS器件进行单次信息处理的能耗边界,研究突破该边界的新机理,实现超低能耗下数据的计算、存储和传输。

(二)突破硅基速度极限的器件机制。

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关键问题:在探索同时具备载流子长自由程和高态密度的新材料体系基础上,研究近似弹道输运的器件机理,实现突破硅基载流子速度极限的高性能器件。

(三)超越经典冯∙诺依曼架构能效的机制。

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关键问题:探寻计算与存储融合的机制与方法,并结合新型信息编码范式,实现新型计算架构,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的能效瓶颈。

三、2023年度资助的研究方向

(一)培育项目。

围绕上述科学问题,以总体科学目标为牵引,2023年度拟资助探索性强、选题新颖、前期研究基础较好的申请项目,研究方向如下:

1.超低功耗器件的理论、材料与集成技术。

针对1fJ以下的开关能耗目标,研究超越CMOS的新原理逻辑、存储、感知器件及其核心材料与集成技术;研究极端物理条件下的极低功耗信息处理与存储机制及模型。

2.高速高性能器件的理论、材料与集成技术。

探究弹道输运机制,寻求超越传统硅基沟道自由程和态密度的半导体材料,研究并实现高弹道输运系数的新型场效应器件;探索有限能耗下的信息高速处理、存取与传输新机制及其器件技术。

3.高能效计算与存储架构。

探寻突破冯∙诺伊曼能效瓶颈的新型计算架构和存储架构,研究面向存内计算新架构的设计方法学。

(二)重点支持项目。

围绕核心科学问题,以总体科学目标为牵引,2023年拟资助前期研究成果积累较好、处于当前研究热点前沿、对总体科学目标有较大贡献的申请项目,研究方向如下:

1.原子级沟道P型晶体管。

研制高性能低功耗原子级沟道P型晶体管,沟道厚度小于1.5nm,迁移率大于100cm2/V∙s,Vds = 1V时开态电流大于600μA/μm、关态电流小于100pA/μm。

2.硅基新型神经突触器件。

研制硅基新型神经突触器件,探索器件在电和近红外光刺激下多电导态产生的光电协同机理,阐明影响器件及其阵列波动性、重复性的物理机制和突触行为机理,并建立相关模型。实现阵列规模不小于4kbit,单次操作能耗低于1fJ、操作速度达到纳秒量级、权重精度达到3bit以上,并实现基于神经突触阵列的神经形态视觉。

3.多元编码融合的张量处理架构。

研究随机数、定点数、浮点数等两种或多种新型编码共融的编码机制,以及数字域、时间域、频率域多域融合的计算范式,数据精度可配置、数模计算异步协同的新型架构,探索编码可重构、硬件可复用的电路设计技术,研制高精度的张量处理器芯片,8bit等效精度下的计算密度大于5TOPS/mm2、能效大于50TOPS/W。

4.异构融合的高能效存内搜索架构。

研究非易失关联存储器及其集成技术、异构融合存内搜索架构以及混合精度能效提升技术,单比特搜索能耗低于1fJ,在多模态信息检索任务验证中实现与软件相当的搜索准确率,8bit等效精度下的能效大于50TOPS/W。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一)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鼓励有价值的前沿探索和创新研究。

(二)优先资助能解决芯片中的实际难题、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

(三)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

(四)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基础和前期积累、对总体科学目标有直接贡献的研究项目。

五、2023年度资助计划

2023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8项,资助直接费用约为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培育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4项,资助直接费用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

六、本重大研究计划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四处  联系电话:010-62327351

其他详见: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8572.htm


广东省市项目


1、关于征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大项目选题的通知。

发文单位: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发布时间:2023年2月17日

截止时间:2023年3月10日

摘要:

为做好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大项目评审立项工作,广泛听取社科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现就公开征集选题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内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落实《广东省“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在广东的落地见效,省委、省政府关于广东高质量发展等中心工作的决策需求,以及广东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征集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和重大学术创新价值的选题。

二、基本要求

  拟定重大项目选题要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鲜明的问题意识、厚重的学术分量和较强的创新价值,体现有限规模和突出重点的原则。选题文字表述要科学、严谨、规范、简洁,一般不加副标题。选题应避免与已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研究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其他国家级重大项目,以及广东省社科规划创新工程项目等重复。

三、选题数量

  主要面向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套领导班子,省直有关部门,部属重点高校、省属重点院校,广州地区主要科研单位征集。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套领导班子不限数量;部属重点高校每个单位报送选题10个以内;省属重点院校,广州、深圳地区主要科研单位,省直有关部门每个单位报送选题5个以内。

四、选题产生

  选题报送单位要结合自身研究优势和特色,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充分论证和提炼,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鼓励知名专家学者依托长期学术积累、丰富前期成果和个人学术创见提出有分量、有价值的重大项目选题。各类选题须填写《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选题推荐表》,含30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重点就推荐选题的学术依据、提出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主要思路等方面进行论述。

五、选题的遴选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小组将组织相关领域领导和专家对征集选题进行匿名评议,根据投票推荐情况遴选部分选题列为2023年度重大项目选题。凡被正式列为重大项目选题的推荐人和推荐单位,须承诺所拟选题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六、报送要求

  (1)选题征集时间为2月17日至3月10日。

  (2)请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动员、认真组织本单位专家学者填写《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选题推荐表》,对上报选题进行审核把关,在既定指标内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经审核评选后,汇总并填写《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大项目选题推荐汇总表》。

  (3)请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将电子版材料(包括《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大项目选题推荐汇总表》Excel表及加盖公章的扫描版、《广东省社科规划2023年度重大项目选题推荐表》)报送至电子邮箱gdskghb@163.com,不受理个人申请报送。

(联系人及电话:冯甜恬、张杰炜;020-83825078、37252007)


2、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关于征集2023年度战略研究合作课题选题的通知。

发文单位: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2023年2月17日

截止时间:2023年2月28日

摘要:

根据工作安排,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开展2023年度战略研究合作课题选题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征集方向

    申报选题建议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国家和深圳“十四五”规划重点工作,以服务深圳市科技创新科学决策为根本宗旨,锚定市“20+8”产业发展方向,探索我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结合各研究单位在深发展经验。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课题选题,最终应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二、课题申报要求

   (一)请各成员院校深圳研究院及研究单位校针对课题征集方向提出1-2个选题建议,填写选题征集表,盖章扫描后发送word及扫描件至电子邮箱wxy@szvup.com;

   (二)创新中心将对征集到的课题进行组织评审,按程序择优遴选。结果确定后,将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官网及公众号发布课题申报公告;

   (三)课题征集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28日。


3、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关于征集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海上风电联合基金指南建议的通知。

发文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时间:2023年2月20日

截止时间:2023年3月10日

摘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求,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12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共同设立“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海上风电联合基金”(以下简称海上风电联合基金),重点支持海上风电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提升海上风电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2022年度海上风电联合基金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已顺利完成,为做好2023年度海上风电联合基金指南编制工作,现公开征集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南征集方向

  海上风电联合基金注重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我省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支持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为充分发挥海上风电联合基金导向作用,强化顶层谋划和统筹布局,前期经系列问卷调研和专家凝练论证,围绕风电场规划设计、风电装备研制、海上风电建设与安装、风电并网运行四大主产业链以及风电专业服务和风电相关产业两大辅产业链对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全链条梳理,形成了“风能资源评估与风功率预测”等20个研究主题集群和130个相关主题研究方向。2022年,海上风电联合基金已围绕上述领域方向布局支持项目90项,包括面上项目81项、重点项目9项。

  本次指南建议征集,继续围绕海上风电产业130个主题研究方向,请建议人根据已有研究基础和团队能力,注重加强与2022年已布局支持项目的错位和衔接,提出相应指南建议内容,为进一步选好2023年度指南方向提供参考和依据。指南建议填写模板参见附件1(具体以线上填报系统为准)。

二、项目类型和强度设置

  海上风电联合基金拟设“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两类,重点项目拟资助强度为100万元/项,面上项目拟资助强度为30万元/项,请根据项目资助强度合理提出指南建议内容。

三、有关要求

  (一)本次指南建议仅面向广东省内已注册的省基金依托单位进行征集。省基金依托单位资格可在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进行查询。

  (二)建议人应通过所在的省基金依托单位在线提交指南建议,每个人限提交一项指南建议,对单位层面不做限项要求。

  (三)指南建议应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我省海上风电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注重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提出关键科学问题。

  (四)指南建议内容应侧重对科学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和思路,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不出现明显限制性要求,且有其他省内研究团队也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存在竞争性。

四、征集方式和时间

  (一)本次指南建议征集统一采用线上征集方式,请各单位组织建议人通过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网址:http://pro.gdstc.gd.gov.cn/)进行填报,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操作流程见附件。

  (二)本次指南建议征集线上填报时间为2023年2月20日至3月10日17:30。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电话:麦嘉伟、王倩,020-87567782、87567870

平台系统技术支持电话:020-8316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