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研发 >> 科技资讯 >> 正文

科技资讯 2022.11.28

发布时间:2022-11-28 15:54      浏览次数:

科技资讯

(2022.11.28)


目录

政策要闻    2        

1、自然资源部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打造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    2        

2、《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    2        

3、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3        

通知/公示    4          

1、广东省社科规划2022年度外语专项立项名单发布    4         


政策要闻


1、自然资源部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打造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

11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自然资源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协议》,这标志着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正式落户广东,更标志着部省合作共同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建设重大部署迈上新的台阶。

  按照“北东南,浅海+深远海”的布局,自然资源部正分四个场区系统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广东是海洋大省,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海洋科技创新活跃,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电子信息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全省基本形成行业门类齐全、优势产业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99万亿元,连续27年稳居全国首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具备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的基础条件和迫切需求。

  珠海万山建设试验场的地理和海洋资源条件优越,“十一五”期间,国家海洋局在珠海万山规划建设海洋能海洋试验场。经过多年建设,珠海万山波浪能试验场初具规模,已开展多项波浪能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此次,依托万山试验场建设国家级综合性的海洋试验场,将不断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海洋强国和广东海洋强省建设,在国家整体规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定位。

部省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更是提升海洋公共服务能力,整合和集聚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技创新资源,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强化海洋装备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将以服务湾区、深耕南海、拓展深蓝为目标,全力以赴将珠海试验场建设成为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的世界一流海洋综合试验场,成为海洋科技创新集中承载区,打造新时代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样本”,支撑和服务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5日  发文单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2、《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

  11月24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2022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发布了《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14.1,比上年增长3.6%,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是对一定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量化评估,旨在客观综合评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为引导社会预期提供参考。此次是该指数第七次发布。

  《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涵盖发展规模与效益、结构优化与升级、资源节约与利用、对外经济与贸易、民生保障与改善等5个方面,包括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以2015年为基期,基期指数设定为100。指数指标较前期有所调整,纳入了海洋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对外经贸等10个指标,以更加充分反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

  海洋经济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2021年,发展规模与效益指数为114.2,比上年增长4.7%。海洋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大关,比上年增长8.3%。截至2021年末,全国实有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数比2015年翻一番,海洋经济微观基础进一步稳固。2016—2021年沿海地区人均海洋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年均增速达4.7%。

  结构优化与升级成效显著。2021年,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为115.1,比上年增长4.4%。2021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海洋新兴产业动能积蓄增强。近6年来,海洋制造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三成左右,实体经济根基进一步夯实。2021年,重点监测的海洋科研机构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是2015年的2倍,海洋专利授权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6.3%、43.4%,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资源节约与利用能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资源节约与利用指数为114.6,比上年增长2.7%。2021年涉海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5.6%,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每公顷海域创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2015年增长4.0%,用海效益总体保持增长;海上风电发电量是2015年的31倍,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示范稳步推进,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势头强劲;海水淡化日产能力186万吨,比2015年增加85万吨,为沿海缺水地区提供重要补充水源。

  对外经济与贸易加快发展。2021年,对外经济与贸易指数为111.5,比上年增长4.6%。2021年我国海运进出口总额是2015年的1.6倍,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是2015年的1.3倍,航运贸易发展迈上新台阶;与重点监测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额比2015年翻了近一番;近6年,我国出口海船完工量占全球完工量比重均在30%以上,海船制造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稳固。

民生保障与改善有力有效。2021年,民生保障与改善指数为114.4,比上年增长1.4%。2021年海洋渔民人均纯收入是2015年的1.5倍,海洋渔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人均海水产品占有量首次达到24千克,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每万人海洋公园面积比2015年增加0.7公顷,居民亲海空间进一步拓展;滨海旅游市场逐步回暖,海洋旅游出行意愿强烈,就地休闲和近程旅游成为新热点。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5日  发文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3、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共六章三十一条,由总则、申报组建、周期建设、保障措施、指导管理与监督、附则等六个方面内容组成。其中,“总则”重点明确了教育科研专家、骨干及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的定位与组成。“申报组建”明确了教育科研专家、骨干的申报条件及相关的申报评审与组建流程。“周期建设”细化明晰了专家工作室(专家)、骨干、其他成员和学员各自在工作室周期建设中的职责要求。“保障措施”细化了专项经费的使用及绩效管理、各类办公条件配置,以及课题立项、继续教育学分等。“指导管理与监督”明确了市教科院作为业务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以及专家(工作室)及成员、学员的考核内容及相关要求。

重点修订内容

  《办法》所修订的重点内容如下:

  (一)增加“教育科研专家”和“教育科研骨干”的相关表述,并明确教育科研骨干总数不超过10名、学员控制在10-15名;同时将成员从7-15名调整为7-20名成员(含教育科研骨干)。

  (二)删除“专家工作室主持人的申报条件”,分类明确教育科研专家和骨干的基本申报条件,并增加教育科研专家和骨干申报的优先条件。

  (三)专家工作室成员改由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教科院”)批准、备案。学员由工作室主持人批准、备案。

  (四)分类明确规定了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教育科研专家是工作室周期建设的责任人)、教育科研骨干和成员、学员的职责。其中,减少对教育科研专家发表论文的要求,同时强化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及辐射引领价值。

  (五)删除“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领导小组”相关表述,增加区教育部门的管理和指导功能,同时明确原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改由市教科院承担。

  (六)工作室资助经费由每年10万元(三年为一个周期)调整为每个周期25万元,同时明确分批拨付并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同时,明确“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自行决定本单位(区)所属专家工作室的配套资助经费,并分别纳入年度部门预算”。

  (七)增加“专家工作室资助经费及配套科研经费编报部门预算时同步编制绩效目标,并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八)对专家工作室资助经费用途进行细化表述。其中,特别明确资助经费不得用于给市、区管理单位的相关人员以及工作室主持人、成员(含骨干)和学员发放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费用。

  (九)对教育科研专家、骨干及成员、学员的考核内容进行了分类细化表述,并分类表述教育科研专家、骨干及成员、学员考核结果的使用。其中,对考核“不合格”的教育科研专家、骨干,增加收回已颁发牌匾、证书并取消下一周期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的申报资格。

详见附件1: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5日  发文单位:深圳市教育局


通知/公示


1、广东省社科规划2022年度外语专项立项名单发布

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省社科规划2022年度外语专项立项名单现予发布,外语学科专项14项,外语信息化专项13项。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外语专项立项名单

外语学科专项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单位名称

负责人

1

GD22WZX01-0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语用翻译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2

GD22WZX01-02

狄更斯作品中的饮食病理学与身体政治观研究

中山大学

肖明文

3

GD22WZX01-03

粤港澳中小学语言类教材中核心价值观的隐喻性建构及其认同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4

GD22WZX01-04

19世纪匈牙利民族文学在近现代中国的接受研究

深圳大学

李珍玲

5

GD22WZX01-05

现代性视角下美国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空间书写研究

广东财经大学

章晓宇

6

GD22WZX01-06

认知翻译视角下学生译者情绪智力与翻译质量相关性研究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王永建

7

GD22WZX01-07

比较文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体系的思维路径

广东金融学院

于雪莹

8

GD22WZX01-08

基于“术语在线”的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涉海术语译介研究

广州航海学院

吴宾凤

9

GD22WZX01-09

基于语料库的国际媒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研究

广州华立学院

祖艳凤

10

GD22WZX01-10

当代英美机器人小说中的共同体思想研究

广州理工学院

 

11

GD22WZX01-11

基于“范畴”的英汉对比研究

广州南方学院

 

12

GD22WZX01-12

外语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CIE)胜任力模型构建(CMB)研究——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惠州学院

 

13

GD22WZX01-13

多模态视域下的广州城市语言景观建设研究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14

GD22WZX01-14

艾柯隐喻学的理论梳理与新诠释

深圳技术大学

姜奕村






外语信息化专项

序号

批准号

项目名称

单位名称

负责人

1

GD22WZX02-01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育研究

广东药科大学

闫培香

2

GD22WZX02-0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数据驱动学习在初级日语词汇搭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山大学

刘瑞利

3

GD22WZX02-03

大数据背景下成绩报告的反馈机制和有效性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4

GD22WZX02-04

人机协同翻译的互动特征及效能评估模型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傅琳凌

5

GD22WZX02-05

基于“优诊学”测评的英语写作教学与评价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

吕丽珊

6

GD22WZX02-06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英语创意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广东财经大学

李奕奇

7

GD22WZX02-07

1+X 证书制度背景下职业英语能力测评反拨作用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

 

8

GD22WZX02-08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外语人才培养:实验教学范式重构的研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常青

9

GD22WZX02-09

后疫情背景下协作共享混合式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吕立松

10

GD22WZX02-10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数字化转型的体系构建研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赵继政

11

GD22WZX02-11

基于“云连接论”的高职外语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

广东开放大学

侯海冰

12

GD22WZX02-12

“互联网+”背景下深度融合数字教育资源的大学英语校本改革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13

GD22WZX0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韩语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深圳大学

郝曦光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5日  发文单位:广东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