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2022.12.16)
目录
政策要闻 2
1、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2
2、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2
通知/公示 3
1、关于举办2022中国无线电大会的通知。 3
2、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通知。 4
政策要闻
1、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针对制约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围绕“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要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
《实施方案》提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时期,我国扩大内需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坚定不移用改革的办法释放和激发市场潜力,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着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实施方案》对标对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的八个方面重点任务,针对“十四五”时期能够落实或取得明显进展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实化了相关政策举措。一是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要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要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四是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要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要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加快建立公平统一市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六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七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要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八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要保障粮食安全,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详见附件1: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发文时间:2022年12月15日 发文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
2、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近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
措施提出,要构建核心技术竞争能力。积极承担国家战略任务,鼓励有关单位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开展的智能传感器领域重大项目。根据国拨资金拨付情况给予不超过1:1的资金配套,国拨资金和市级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二分之一。
争取自主解决“卡脖子”问题。对相关企业或机构开展智能传感器及EDA设计仿真工具、核心材料、先进工艺、关键设备等技术研发和产品攻关,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核心技术空白,能够解决智能传感器产业“卡脖子”问题,且未获得国家资金的重点项目,根据企业自筹资金投入情况,可分阶段给予不超过总投资30%的资助,资助总额最高1亿元。
详见附件2: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6日 发文单位: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通知/公示
1、关于举办2022中国无线电大会的通知。
鉴于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经综合考量和评估,决定于12月20-22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2022中国无线电大会,诚挚邀请各界嘉宾、朋友线上参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会日程
二、参与方式
届时,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登录大会官网:http://gxj.sz.gov.cn/ztfw/ztzl/2022zgwxddh/,观看会议直播并参与交流讨论。

三、联系方式
如有相关需求和意见建议,请联系:包女士 15976122205 胡先生18924599427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5日 发文单位:2022中国无线电大会组委会)
2、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据《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按照《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推动鼓励创作更多原创科普精品,繁荣我省科普创作,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定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联合举办第十六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
承办单位:广东科技报社、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大赛顾问:邀请在粤工作的有关院士、专家担任大赛顾问。
二、大赛内容
以“科创共赢·和谐共生”为主题,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彰显科学素质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以优质科普教育资源,助力“双减”政策有效落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设以下两个专题。
(一)前沿科技:围绕5G、人工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先进医疗等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和惠及老百姓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热点进行深度创作,阐述科学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构筑全民畅享的科技生活。
(二)绿色发展: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以及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创作,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和科学素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作品类型
作品分科普平面作品、科普短视频、科普剧本等三个类型(详见附件1)。
四、参赛对象
赛事面向有科普创作和传播能力的团队及个人,年龄、职业不限,包括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在校师生、社会团体等,并根据参赛对象的专业程度及年龄层次分为3个组别。
专业组:从事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或个人。
大学组: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包括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等。
中小学组:全国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包括小学、初中、中专、技校、高中等。
五、奖项设置
(一)科普作品奖
作品按专题分别设置奖项,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和纪念品。
(二)优秀组织奖
向大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证书及牌匾。
(三)优秀组织工作者
按组织参赛人数及获奖人数积分,向大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颁发优秀组织工作者证书。
(四)获奖作品使用
获奖参赛作品将集结成册,进行数字化传播,通过省市重要科普活动等相关平台,开展作品展览、展示、推广,所有获奖作品将入选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科普资源库。获奖参赛者入选广东省科普创作人才库。
六、时间安排
(一)作品征集(2022年12月14日至2023年1月15日)
印发大赛通知,在相关报纸、网站等媒体发布大赛信息,通过“满天星青少年科学教育服务平台”征集参赛作品。
(二)作品评审(2023年1月16日至2月15日)
邀请专家组建评审专家组,开展参赛作品评审工作,评审结果将在省科协、省林业局、省林科院、广东科技报社官方网站公示公布。
(三)展览展示(2023年2月至3月)
获奖参赛作品将集结成册,进行数字化传播,同时通过省市科普活动及平台,开展作品展览、展示、推广。
七、有关组织工作要求
(一)各地级以上市科协要牵头会同当地宣传、教育、科技、卫生、林业主管部门,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积极组织动员本地大中小学校、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踊跃参加大赛,按要求做好优秀科普作品的选拔推荐工作。
(二)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参赛费。请于2023年1月15日前在满天星科学素养融媒体服务平台(http://kejiaofun.com/)上报名并上传作品,关注公众号“广东科技报”(微信号:gdkjbwx)了解大赛最新动态以及赛事解读。

(三)联系方式
1.广东科技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李健 联系电话:13433905234
联系人:卢颖 联系电话:13326440063
地址:广州市越秀中路125号大院广东科技报社
2.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高婕 联系电话:13829726085
3.广东省科协科普部 联系人:张奕凯 联系电话:020-83548705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5日 发文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